回歸以來逾百萬人持單程證來港 團體促配額減半免衝擊港社福醫療系統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3/21 13:59

分享:

分享:

回歸以來逾百萬人持單程證來港,團體促配額減半免衝擊港社福醫療系統。(資料圖片)

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昨日(20日)在立法會透露,回歸以來已有逾103萬人持單程證來港,並明言無意改變單程證制度。本身是新民主同盟區議員的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今日(21日)出席電台節目時批評,單程證制度已千瘡百孔,對本港社福及醫療造成沉重壓力,促將每日單程證配額由150個減至75個,又認為他們可到大灣區家庭團聚。

譚凱邦指,家庭團聚非凌駕性的權利,應考慮香港承受力,批評現時港府無從參與單程證審批程序,申請者亦毋須通過財政審批,導致公營房屋及公共交通工具超負荷,即使每日150個配額未用盡,亦已對本港房屋、醫療及社福造成衝擊。

他又指,港人如申請其他國家及地區配偶來港,均要經嚴謹審批,其他國家的移民亦要經多重審批,形容單程證制度是「特權」:

點解一定要來香港團聚?而唔去大灣區?

譚凱邦認為,單程證每日配額應由150個減半至75個,長遠更應完全取消,並應設返回機制,如單程證人士未能適應香港生活,日後可取回內地戶籍。

出席同一節目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同意,特區政府角色被動,申請個案的透明度不足,對單程證審批及申請人的資料掌握不足,有需要爭取更大程度參與,審批過程亦應有優次,如內地長者較難適應香港生活,應優先讓夫妻團聚及年幼子女來港。

不過,施麗珊表示,在每日150個配額下,有家庭亦要輪候4至5年才可來港團聚,如配額減半,擔心申請來港人士輪候時間過長,影響港人子女適應新生活。她又認為,過去10多年單程證人口的質素已有所提升,亦填補本港勞動力,申請綜緩及公屋的數字亦非特別高。

她又稱,家庭團聚無論是「南下」或「北上」可開放討論,但她重申,家庭團聚是基本人權。